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一个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统一的过程中持续向前推进的,因而这一伟大事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不断创新发展。习近平同志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他特别强调,要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基础和实践基础。
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至关重要
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由于所处的环境条件、所面临的矛盾问题、所确立的目标任务等的变化,必然会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划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世情密切相关,受世界发展大势的深刻影响;与国情密切相关,是国家发展进程的现实表现;与党情密切相关,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实践的具体体现;与民情密切相关,是广大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集中反映。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发展规律、客观趋势、主体作用等共同形成的社会历史现象,需要深入分析、科学认识、全面把握,才能作出准确判断、得出正确结论。
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正确分析国情,作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并且指出这个初级阶段从新中国成立起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进程。正是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总依据,我们党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样一个大的历史跨度之内,我们党深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阶段性特征,在此基础上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进入新阶段。可以说,阶段性特征标识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发展阶段回应阶段性特征。及时认识和把握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制定好新的发展阶段的大政方针、战略部署,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再创新局面、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九大将提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在这一重要历史时刻,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习近平同志在“7·26”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5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重大成就,是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实践依据;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当前的世情国情党情,是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认识前提。
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在连续的历史进程中和宏观的空间范围内展现出来的,是存在于诸多社会现象中的本质特征,需要依靠科学的认识方法作出综合分析。习近平同志在“7·26”重要讲话中要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进行三个维度的思考,为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一是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的结合上进行思考。只有坚持历史和现实结合,才能对社会发展阶段的坐标作出精准定位,发现处于历史与现实交汇点的时代特征;只有坚持理论和实践结合,才能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成果,坚持实事求是,防止出现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只有坚持国内和国际结合,才能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的大势,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中确定中国发展的方向、路径和重点。二是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来思考。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历史方位密切相关。只有牢牢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才能准确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三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进行思考。党和国家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发展道路、发展方式等,不仅源于对我国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深刻把握,而且主导发展实践,融入阶段性特征之中,塑造着新的发展阶段。
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
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首先要将其放在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大前提下。现阶段呈现出的发展特征,都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总依据中派生出来的,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特征的反映。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总依据。但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而是一个持续向前发展、步步向上攀登的过程,需要划分为若干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具有不同的阶段性特征。正因为如此,习近平同志在“7·26”重要讲话中强调,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习近平同志强调,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这“两个最大”要求在制定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时,必须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第一位的考量、最重要的基点;这“两个牢牢”要求我们在认识基本国情时,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即使我们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进步,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依然没有改变,在许多领域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两个最大”“两个牢牢”,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依据,是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决策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一定要牢记新的发展阶段仍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内的具体阶段。不能无视基本国情、不顾基本国情,不能用部分代替全局、用主观代替客观。
同时也应看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这就表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就表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因此,我们要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也就是不能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当成一成不变的过程,而是要认真考察我们党带领人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新变化、形成的新内涵、推进的新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因势利导、与时俱进,使党的思想更符合变化了的实际、党的战略更适应新阶段的要求。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从改革开放前的较低水平、改革开放后的中等水平,到现在和今后几十年的中高水平;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稳步推进;等等。这些都表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已经进入质量水平提高期,进入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跃升期。只有更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才能保证战略决策和行动纲领的科学性,促进我国社会发展向更高的层次和水平迈进。
在准确把握阶段性特征基础上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同志在“7·26”重要讲话中强调,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准确把握我国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最终落脚点。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继续推动经济发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偏离和动摇。只有准确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才能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新的发展阶段,仍然要毫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物质基础。
坚持问题导向,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致力于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但是,我们决不能沾沾自喜、盲目乐观。在新的征程上,还有不少没有解决的难题亟待解决,还有不少应当办成的大事需要抓紧去办,要在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图安。
抓住重点带动面上工作,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是战略全局与战略重点的统一,是5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基本经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必须以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为实践重点,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是我们党的鲜明政治立场和强大奋斗动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各项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全面进步要落实到人的全面发展上;只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作者:颜晓峰;文章来源:人民日报)